佘山天文台

Images

佘山天文台

佘山天文台坐落在上海西南郊松江区的历史名山西佘山顶。佘山为松江云间九峰之一,共有东、西二峰。佘山山高虽然不超过百米,但对罕见有山的上海地区来说,也堪称是座“高山”兀立了。当然佘山的闻名,也许更缘于坐落在这座山上的佘山天文台和毗邻的佘山天主教堂。

佘山天文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为法国传教士所建,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它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台,也是我国近代天文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后经多次扩建,逐渐成为我国天文科研中心之一。佘山天文台标志性建筑便是银白色半球形、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天文台圆顶屋宇, 与毗邻的同为法国传教士所建的红墙绿瓦的天主教堂交相辉映,蔚为壮观。而当初建造佘山天文台时,山的四周还是一片空旷的农田。那时候远望佘山,也是岩石嶙峋、杂草丛生,充满着一派盎然野趣。

今日谈佘山天文台,还得从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建立的徐家汇观象台(或称徐家汇天文台)说起。徐家汇观象台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这也是中国沿海建起的第一座观象台。当时,天文台的作用主要有三,一为测验天时,二为报告风力,三为与各处往来通电、发布气象消息。诚如署名颐安主人所作的《上海市景词》诗中所写:“徐家汇处有高台,为看天文予报来。何日巨风何日雨,舟来往返可防灾。”

后来徐家汇观象台为扩展科研业务,选址上海西南佘山山顶,在天主教圣母堂东侧建起一座圆顶屋宇的佘山天文台,将原有天文台的工作重心迁至这里,全面开展对天文星象、太阳的观测、计算、研究等工作。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天文台及望远镜全部建成安装完工,一台40厘米双筒折射天文望  远镜落户于天文观测主楼的观测室,它在当时是亚洲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上海天文台自行设计制造出更先进的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后,  这架“世纪望远镜”才逐渐退出科研第一线。但这架天文望远镜毕竟是我国最早的一台,它为我国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天文档案资料。百年来,它已拍下7000 多张天文照片,其中包括1911年和1986年哈雷彗星的两次回归。佘山天文台还  有两座新型高精度日晷和一座浑天仪。两座日晷分别用不锈钢和汉白玉制成, 可以根据太阳的影线测定白天的时辰和春夏秋冬四季节气,也是国内目前最新的日晷。

近年,在佘山天主堂西首又建造了一座天文观察台,内部装有直径达164 厘米的光学天文望远镜,加上台中两架激光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先进仪器设备,均令人刮目相看。1962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正式成立后,佘山天文台即成为其中的一个观测站,后为天文科普教育基地。

2015年前落成的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被誉为是探索宇宙奥秘的“高手”。  无论星空纯净与否,这座亚洲最大、总体性能排世界第4的大型射电望远镜,都能“倾听”来自宇宙深处各类天体发出的射电信号。它将在射电天文、地球动力学和空间科学等多种学科中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一台主干观测设备,同时也将在我国的嫦娥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乃至其他深空探测工程的应用中做出重大贡献。而建设大型射电望远镜系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该射电望远镜高70 米,重2700吨,主反射面积为3780平方米,相当于9个标准篮球场。

2004年,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佘山天文台——即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佘山站以百年老台为基础,建成了国内第一家专业天文博物馆——上海天文博物馆。博物馆包括“时间与人类”和“中外天文交流”两大展馆。前者展示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与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关系,以及上海天文台为我国时间工作所作出的贡献;后者分为“天学交流”、“子午测时”、“远镜沧桑”、“百年老镜”、“天书宝库”等,借重法式风格的天文台主楼,以丰富的文物和档案史料展现近代天文科学从西方传入中国,特别是上海地区的发展历史,并穿插介绍有关天文知识以及中外天文学交流发展的历程。它也因此成为上海值得一去的地方。